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火中雕塑是什么技艺?雕塑源于哪个朝代?

时间:2022-11-22 08:37:10    来源:大西洋网    

【火中雕塑是什么技艺】

民间工艺——东方料器

化料为丝,浴火重生。镂尘吹影,匠心聚指。一盏喷灯,一柄镊子,一根料棍,构成了最基本的行当--料器。没有草稿,更没有模具,全靠艺人的即兴创作。

耄耋之年的工艺大师,北京料器第六代传人邢兰香,在汇集了很多北京民间老艺人的百工坊内,正认真的烧制着手中的玻璃棒。借着喷灯和两把镊子,抻、拉、拽、溜,一双巧手,上下飞舞,几番之后,直直的玻璃棒消失了,一只造型精巧的中国龙逐渐成型。

说到龙,著名的北京北海九龙壁就是琉璃料器的杰作。

有人经常把料器理解为琉璃,其实二者还有一定区别,从历史上说,为避“流离失所”的谐音,琉璃在明代改称料器。在我国明代就以山东博山的料器最为著名,《青州府志》记载当时的料器“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后来,博山料器传入北京,经过改良,就成为北京特有的一种手工艺术。

经典的料器花盆景

从技艺上说,琉璃是将原料熔化后浇注到特制的模具中,一次成形。料器则是将硅酸盐及其它金属氧化物等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拔成各种规格的料棍,艺人用各色料棍在灯火上烧烤,软化后迅速捏塑,使用简单的小工具时而拉,时而粘,有时用剪子铰,有时用镊子拽,塑造出形态各异的作品,有点像捏糖人儿。一般来说,料器的整个制作过程最短不过十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一小时。

一件精巧独特,色泽艳丽的料器,依赖火候,更依赖人工。虽然,制作料器的过程听起来有些简单,但如果要做出精品却需要几十年的功力。料器因为没有底胎,是艺人在火中一次加工完成的即兴作品,所以又被称为“火中雕塑”。

邢兰香制作料器新作品

追溯历史,北京料器距今已有600多年,清朝时它是专供皇室家族使用的器具,清朝康熙三十五年,北京出现大规模的“琉璃厂”,后来渐渐流入民间。

清乾隆鸡油黄料饕餮纹双耳炉

60年代,制作料器的北京料器厂经历了拥有八百名工人和技师的鼎盛时期,但如今,在料器厂的旧址“京城百工坊”里做料器的就只剩下邢云香自己的工作室了。邢兰香遗憾地说:“花料、玛瑙料现在都没有了,像这个鹿、上面的都没法做了,原料没了怎么做啊。”

料器,需有料方成器。从加工技法上来说,料鸟兽、料花等料器制作还不是最大的难点,关键性的技术在于配料,也就是料棍的制作配方。邢兰香介绍,北京料器厂倒闭后,大部分传统配方已经失传,由遗存下来的老料制成的作品已经成为绝品。在邢云香的店中有一对“相濡以沫”马,是仿芙蓉玉老料制成,配方中有黄金,非常稀有。而她的镇店之宝----仿唐三彩“丝绸之路”是由配方已经失传的花料制成,既有玉石的质感,又兼具陶瓷的细腻,很多人想高价收藏,都被拒绝了。

仿唐三彩花料马一对(料器)邢兰香

“我就希望我能将多少代的手艺传承下去,别在我这失传,还有就是希望国家能重视起来,保护我们的料器制作。”这是邢兰香最真挚的希望。

十几年前开始,邢云香就带着她的儿子和徒弟奔走于国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神秘精巧的东方艺术。2008年6月,北京手工料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极致背后的锤炼和坚守,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们惊叹于料器形成的精美时,还需要继续探究它传承的精髓。鸿蒙初辟,历久弥新,如今,民间工艺人使用的火器已从最初的木炭转为油灯再进步为喷灯,所有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所创造出的便捷和升华都让人叹为观止。而这一切,都让“火中雕塑”料器不是遥远的绝唱而是焰火的不熄。

【雕塑源于哪个朝代】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陶塑作为雕塑艺术的先驱,为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前的陶塑,题材多为动物也有人物的塑造,手法多为在器皿、瓶罐上的装饰性雕塑,这时期的陶塑作品给我们的印象是形象单纯,风格质朴,造型简单,充分体现出先民们的自由、随意,不带有任何的拘束性。到了先秦时期,陶塑仍然以小动物形象为主,有刻画在器皿、瓶罐上的,也有独立陶塑形体。陶塑一开始在器皿、瓶罐上的出现是实用和美观的结合,经过进一步发展它的功用则演变为纯美观,作为装饰品供人们欣赏,脱离了实用。因为有了陶塑的出现,才有了日后的雕塑艺术的发展,陶塑艺术的出现充分体现了远古人类对于自身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再现的能力。

标签: 火中雕塑是什么技艺 经典料器花盆景 邢兰香制作料器器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