蜣螂和几维鸟哪种动物会飞
蜣螂。蜣螂俗称屎壳郎,属鞘翅目金龟甲科。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刚出穴的蜣螂,马上就可以飞起来寻找食物,为了寻找食物,蜣螂常常要飞行很远的路程。几维鸟虽然有个鸟字,但是它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长而尖,腿部强壮,羽毛细如发丝,由于翅膀退化,因此无法飞行。
蜣螂(Dung Beetle),勺状头型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
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卵而出。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腐叶土里,约10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第二年七月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
蜣螂属昆虫纲、鞘翅目,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
在非洲大草原上,当雨季雨后的第四天夜里,成千上万只蜣螂就会从地下钻出来。
大雨过后,大象贪婪地享用着新生的植物,可是消化系统难以承受这突然增大的负荷,不少吞下去的食物又奉还到地面上。巨蜣螂是蜣螂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它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大象的粪便。
刚出穴的蜣螂,马上就可以飞起来寻找食物。蜣螂的身长约七到八厘米,它的身体前半部分极坚硬,即使是碰上一只很大的雕鹄也很难被摧毁。为了寻找大象,蜣螂常常要飞行很远的路程。一旦它嗅到了大象粪便的味道,便会一直沿着大象行走的路线追下去。当蜣螂追到目标之后,就会将翅膀一缩,猛地摔落到地面上,然后调整身体开始奔跑。蜣螂并不是真的在吃大象粪便,因为它无法吞食这些坚硬的东西,它只是食用大象粪便中的微生物和营养物。
蜣螂也叫圣甲虫,意为:神圣的甲虫。它的技巧是将粪便滚成一个小小球,推到安全的地方去享用。与圣甲虫不同,巨蜣螂采取另一种策略。它先是在地面上大吃,然后再着手在地面下挖一个小小的贮藏室,把象粪推到那里边紧紧地封好。
圣甲虫那训练有素的口器,开始起来可以像一台滚轧机一样从纤维中分离出美味纯淳浆来。
屎壳郎生活习性
从雨季一开始蜣螂们就成堆地聚在象粪上,有时,一团象粪上竟扑着40多只蜣螂及4万多只其它的甲虫。
每天,大象们在平原上留下数百吨象粪,后面跟随着蜣螂大军。一部分象粪被埋入地下,蜣螂的劳动使得土地肥活起来。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巨蜣螂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在蜣螂们出洞前三个星期,它们已经交配完毕,准备生育后代了。雌蜣螂在粪堆下挖出一个坑道,然后把土推到地面上,堆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土堆。这个坑道连接一个地下室,这是它们贮存食物的地方。雨季一开始,蜣螂每天都要从事这项劳动。在此期间,它对食物十分节省,终日忙着为生儿育女做准备。
在它的头顶上有一个“大铁铲”,叫唇基。用它可以刨松土壤,然后用前足把身体下面疏松的土推到身体后面去,再下一步,就是想尽办法,把土推到地面上去。
挖掘一个贮藏室通常要用2-3个小时,而且只有雌蜣螂自己动手。它争分夺秒地挖着,因为放在地面上的食物在太阳的照射下很快会变质。挖掘一个能够贮藏全家所需食品的贮存室,需要搬运的土方量相当于蜣螂自身体重的400倍。
搬运象粪的办法之一是雌蜣螂背过身去,用双腿一点一点地退着行走,把东西运下去。雌蜣螂把食物运到坑道中,然后再由雌蜣螂背到贮藏室里。
尽管雌蜣螂已经安全地将食物贮存在地下,但还是不能休息,它立即还要挖掘一个坑道,这个坑道要挖在贮藏室的里面。第二个通道需要延伸得很长,它的终点将是雌蜣螂的产房,这又是一项艰苦而浩繁的工程。
雌蜣螂把后腿支撑在通道的一边作为支点,然后用它铁铲般的头在坚硬的土中打出一个洞孔来。通道的宽窄仅能容下它的身体,并且只是单行道。所以两只蜣螂交会时,就会出现一些麻烦。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是背对背地错过。其中一只蜣螂必须抓住通道顶,通常这个角色由雌性扮演。
它开始挖掘另外一个洞室,这间屋子将有一只鞋盒那么大,这也是它所挖掘工作的最后一部分。先要挖一个比它身体稍大的通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向不同角度拓展空间。积土运走后,蜣螂对洞壁和洞顶进行修整,清理。在过去的12小时中,它已搬运了超过自身体重1000倍的土壤。所有贮存的食物都要搬进一米深的孵育室中。雌性蜣螂沿着它的食品堆周围又挖了一个容纳它身体的空隙,然后蜣螂封住这只洞的尾端,以保证里面的温度。
雌蜣螂一直不停地忙着。它已经滚好了两个孵化球,又开始制作第三个球了。每作完一个球体,它都排下了一个卵在球体内,球体内的卵约2毫米长,6天后,它就会孵化出来。
屎壳郎
雌蜣螂前足把粪球分开。将它产下的第三只卵放到小粪球中。它将新产下的那只卵封闭好,以防坏死。它需要修正这些卵粪球。它用前足轻轻地拍打纤维性的食料,同时用它的后脚转动着小球,就这样一边拍打,一边转动,粪球越来越光滑。
球内的幼虫把身体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不停的转动,不停的进食。里面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这给幼虫发育提供了条件。
雌蜣螂总是来回依次轮流滚动着它的每一个孵化球,并慢慢地用土把它们盖起来。它来回地翻滚,以便使每一个小球能与潮湿的地面接触。雌蜣螂伸出后腿,比量着每一个球的大小,这对于保持每一个子女有足够的食物是至关重要的。雌蜣螂用土壤覆盖着小球,这层外衣保证里面的幼虫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里生长。
经过几个小时的不停滚动,小球包上了一层红色的粘土,它保护着里面的小蜣螂,这个地下洞室就是小蜣螂逃避捕食者、成长发育的好地方。
几维鸟简介:
几维鸟因叫声“kiwi”得名,被新西兰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象征,并且定为国鸟。他们常常自豪地说:“我是一只几维鸟”,意思就是“我是一个新西兰人”。几维鸟又名鹬鸵,属鹬鸟类中最原始的鸟类。几维鸟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种,都分布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分别称为褐几维鸟、大斑几维鸟和小斑几维鸟。它形如梨子,浑身长满蓬松细密的羽毛,既没有翅膀也没有尾羽,不能飞翔。可是它的双腿却粗短有力,善于奔跑,时速可达10英里,发起脾气来还能将另一只同类鸟踢出5英尺外。几维鸟喙尖而细长,休息时可当作第三条腿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形如一个三脚架。它的鼻孔长在喙部的最尖端,具有奇特的嗅觉功能,可以找到距地面7英寸土层下的小虫。几维鸟以食昆虫、蚯蚓、浆果、叶子等为生,白天躲在地洞或树根洞内,晚上才出来觅食。它眼小视力弱,有时大白天奔走中遇到前方篱笆挡道,竟毫不回避,犹如瞎子似地一头撞进去。雌性几维鸟一般一两年才下一次蛋,每次一两枚。虽然它的个头与普通母鸡差不多,但下的蛋比鸡蛋大五倍,相当于体重的1/3或1/4。如以鸟的体重和鸟蛋的比例而论,几维鸟蛋恐怕是世界所有鸟类中最大的蛋。
几维鸟还是新西兰特有的珍禽,而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则是在新西兰以外,世界上仅有的4家繁殖几维鸟的动物园之一。1975年,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曾成功孵化了一只几维鸟,这只30岁的几维鸟仍在该动物园的鸟舍中和游人见面。
已经确认的几种几维鸟都是不能飞行的,夜晚活动的鸟类,它们都生活新西兰,是该国特有的物种。北岛褐几维鸟还被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几维鸟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
上一篇:有哪种哺乳动物会飞吗?到底哺乳动物中会飞的有哪些呢?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传统广式过大年最富年味烟火气文 羊城晚报记者黎存根今年的春节假期,烟火气、年味,成为极高频的热词。在广东春节期间丰富的非遗展示
2023-01-19 14:34
原标题:南沙再现先秦遗址(主题)出土重要文物标本172件(副题)羊城晚报讯记者文艺、通讯员穗文考报道:记者1月18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1-19 14:47
原标题:《古韵新声》:在70余件文物中感受春节文化之美“文物话春节,古韵迎新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系列
2023-01-19 14:50
原标题:国博二〇二三新春展用文物带观众感受喜庆祥和节日氛围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应妮)雪花飘落、烟花绽放、鞭炮声阵阵……营造一派喜庆
2023-01-19 14:56
原标题:平遥国际影展揭晓荣誉归属山西影片斩获百万奖金中新网晋中1月18日电(记者胡健)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之夜”特别活动17日晚在山西
2023-01-19 14:36
原标题:《满江红》北京首映(引题)张艺谋坦言各种类型融合难度大(主题)羊城晚报记者王莉1月17日晚,即将于1月22日(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
2023-01-19 13:35
原标题:《三体》上线,科幻迷进入狂欢模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三体》电视剧在1月15日晚开播,这个中国科幻的最大IP千呼万唤始出来。在
2023-01-19 11:47
原标题:“我们”的生活记录——古代画像砖与现代摄影作品展开展中新网西安1月18日电(记者阿琳娜)18日,“‘我们’的生活记录——古代画像砖与
2023-01-19 11:49
原标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上线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高凯)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央博”平
2023-01-19 11:41
原标题:上海博物馆“玉兔精灵”兔年迎春展开幕中新网上海1月18日电(王笈)2023年是癸卯兔年。上海博物馆精选5件馆藏文物,并从山西博物院和衢
2023-01-19 11:51
原标题:《欢乐湾区年夜饭——2023除夕特别节目》大年三十上演(引题)三地一起闹新春水下醒狮超惊艳(主题)羊城晚报记者艾修煜实习生李诗静2
2023-01-19 11:48
原标题:40余件徐悲鸿海派收藏展出北京日报讯(记者李祺瑶)“海上客次——徐悲鸿收藏海派绘画展”近日在徐悲鸿纪念馆开幕。展出的40余件海派
2023-01-19 10:48
原标题:北京人艺开年大戏在首都剧场首演(引题)《正红旗下》展现“新京味”致敬老舍(主题)北京日报记者李俐“我是老舍,学名舒舍予……”
2023-01-19 10:56
原标题:星空有约丨大寒、除夕、春节“喜相连”,本世纪仅有五次!新华社天津1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农历新年将至,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1月2
2023-01-19 10:52
原标题:二十八,把面发“二十八,把面发”旧时人们会在腊月二十八这天把面发好准备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如今仍有一些家庭保有这一习俗“八”与“
2023-01-19 10:47
原标题:郎朗、吉娜首弹《动物狂欢节》(引题)“新春华尔兹”音乐会热烈奏响(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高倩)腊月廿七的夜晚,国家大剧院年味
2023-01-19 10:53
原标题:颐和园百岁梅花飘出“傲骨幽香”(主题)时隔两年重新举办线下展(副题)北京日报讯(记者代丽丽)做福字、绘梅花、扎兔灯……昨天,
2023-01-19 09:44
原标题:圆明园福海冰场将现传统冰嬉(主题)20万张春节通票免费发放(副题)北京日报讯(记者代丽丽)临近新春,圆明园的大红灯笼已经高高挂
2023-01-19 09:35
原标题:春节近年味浓丨非遗迎新春潮流文创消费旺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在北京、上海、辽宁、福建等地,大家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来。
2023-01-19 09:43
原标题:迎春纳福、冰雪游园、赏花观展、科普互动……(引题)市属公园76项精彩活动陪您过大年(主题)北京日报 记者代丽丽朱松梅春节的脚步
2023-01-19 09:50
原标题:国博连开两展圆明园兔首领衔北京日报讯(记者刘冕)春风有形,瑞兔留痕。昨天,“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圆
2023-01-19 09:35
全球连线原标题:云南腾冲:“动”起来的非遗迎新春云南腾冲永周皮影第六代传承人刘朝侃出身皮影世家,祖辈都是做皮影的,在传承的同时,他不
2023-01-19 08:42
原标题:“数”看中国知识产权成绩单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峣发明专利授权79 8万件、商标注册量617 7万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发证9106件……近日
2023-01-19 08:32
春山可望,向新出发。1月18日下午,“首韵花开向未来”2023首开集团新春诗会上线播出。集团领导、职工代表与知名演播艺术家携手登台,用诵读致
2023-01-19 08:33
原标题:《满江红》北京首映礼张译与沈腾隔空高情商“互夸”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杨召奎窦菲涛1月17日,在北京英皇电影城,《满江红》北京首映
2023-01-19 08:52